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火系文明的象征,灯是光明的优者,灯留住了火,灯光灯影,自古关情。灯文化早期外在与内在的轴心都是火。
人类的祖先高擎着火把走出了蛮荒与蒙昧,走向了进步与文明。
炎帝的称号与火也是大有渊源的。从功利用途的角度来看,170万年前的堆篝火,便是我们初民们的盏人工光源——“灯”了。
传说周穆王“设常生之灯可以自照”,“又列番膏之烛”和“凤脑之灯”。
我国古代灯具的发明甚早,现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原始社会部分的那件浙江吴兴丘城出土的陶,是一盏迄今发现的早的陶灯。从战国的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表现,我国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和使用了灯。
随着灯的问世,历代劳动人民的情感和聪明才智都注入了灯光和灯具之中,灯的研制、装饰、质地、功能亦不断变化,改进和完善,历代均留下了不少造型奇特、装饰考究、精巧华美的灯具、灯品。
荟萃万千彩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灯节灯会也应运而生。
中国的元宵节是汉族的一个重要节日,由元宵节而孕萌的元宵灯节是中国遍及的民族居住地区的重要年节活动。
灯会和灯节既是中国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年节文化所重要的组成部分。
汉武帝时期,燃灯作为了祭祀的重要内容。时间逐步集中在上元日,又称元宵。东汉时佛教的传入,更使上元燃灯的习俗张扬流传,且遍布民间。南北朝时,元宵张灯和观灯已渐成风气。
元宵灯节在隋朝时曾一度发展,一度停滞,至隋炀帝时再度兴盛。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文化昌明,国力强盛。元宵灯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受到经济文化的有力驱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的史籍称灯节为“灯影之会”,自此,元宵灯节则又称为“灯会”、“元宵灯会”了。
宋代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重大发明,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元宵灯节、灯会是科学文化的一种载体,自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自宋代始,元宵灯会上的艺术活动大大增加,形成了万众参与的大文化活动。“百艺群工竞呈奇技”,“百戏艺人各献奇技异能”,“每夕楼灯初上”,就有市民社团及艺人上街化妆游行,表演各种舞蹈、杵歌、傀儡、竹马等节目,“其多至数千百队”、“连亘十数里”。
元、明、清三代的元宵灯节仍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明清时期的元宵灯会更普及到全国各州县乡镇,只要是汉民族居住的地方,哪怕是边远小镇,也是“花灯烟火照通宵,锣鼓杂耍闹达旦”。各地在元宵前夕,都开设了灯市,灯的种类亦日益繁多。灯文化的发展沿着民间化、大众化的方向前行,元宵灯节以绚丽多彩的文化内蕴和风姿展示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民俗民情,其丰厚的文化内蕴和迷人的艺术魅力,如同磁石般地吸引着千家万户,男女老幼。迨至民国时期,元宵仍称灯节,京城首都的那种自上而下的大型节会活动已不复再筹,而灯节的种种民俗活动,娱乐项目仍在各地流行。
四川自贡地区的年节灯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这里自唐以来便有新年燃灯的民俗,延至清代即有“狮灯场市”、“灯竿节”。到本世纪初,又逐渐形成节日的提灯会,更有放天灯、舞龙灯、戏狮灯、闹花灯等活动,从而发展为集地区民风民俗之大成的会节声闻海内。
新中国建立后,古老的灯文化在新的层面上得到了继承与弘扬。元宵灯节、灯会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一种特殊的魅力,特殊的格韵。新中国建立后不久,各地陆续恢复元宵灯节、灯会的节日群众娱乐活动,并注入了新内容,出现了新的灯具和灯组,灯诗、灯词、灯谜的创作和流传更加活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灯不同”,在中国传统年节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元宵灯节和灯会,植根于华夏民族文化的沃土,枝繁叶茂。吉庆欢乐的氛围,民族文化的聚合,群体意识的凝集,朝野上下的参与,商品经济的促进,极大地调动了历代劳动人民的巧思卓技,充分地体现了各阶层群众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使中国传统的元宵灯节和灯会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旋动中不断提高其地位与品位。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和地方灯会,是同一地域的民众的思想、精神、理念、情感的一次大的解放和释放。在万众欢腾的节日里,传统的平时又不能逾越的障碍被排除了,宵禁亦由官方解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尊卑关系淡化了,贫富悬殊的社会地位消隐了,特别是平日男女授受不亲的鸿沟被填平了,在万人空巷、举世同欢的节日里,人人都可尽情游乐观赏,大限度地渲泄自己的情感,表述自己的心愿,共享欢乐时光。
地方灯会形成的风情民俗,纷繁浩杂,拆射出当时当地的民众心态、社会生活、经济状况、文化水准。
中国彩灯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中,组合成为完整的体系。这一植根于民间的文化物种具有浓郁的亲和性与旺盛的生命力,在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诸多层面,留下了自己的踪迹。
灯文化的奇光异彩,烛照了华夏历史,辉映着神州大地。
TAG: